沒有IPO 創投無法獲利
IPO為創業投資企業首要條件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
首次公開發行
次級市場-掛牌listing(公開交易所 櫃買中心)
##ReadMore##
並分所有公開發行公司皆有掛牌
但如果沒有掛牌,公開發行無效
以前公司法規定,公司資本額超過兩億,強迫公開發行。但現在已改為非強制
1. 美國IPO門檻較寬,IPO時間點會較早
2. 通常一新興產業的IPO門檻很低
3. 景氣好,IPO時間會往前;景氣差,IPO時間會往後退。但往前的程度會大於往後的程度。
4. 產業好不一定能賺錢,一定要有資本市場IPO才能獲利
5. 台灣証期局規定上市上櫃需要需要有一輔導商,透過兩年的內部控制與改善體質等,才能IPO
6. 2年輔導時間太長,小型券商逐漸偷跑,私下買賣,後來合法後即稱為興櫃。
7. 台灣創投判斷投資標的方法
以前-到証期局申請輔導名單,抓準上市時間投資。以財務知識為主。
現在-IPO時間提前,不確定性提高,行銷、公司理財等專業知識更為 重要,主要在於投入價格與持有時間N的取捨
8. 台灣創投未來方向-大陸資本市場與美國資本市場
9. NYSE VS. NASDAQ
10. 企業創投產生
因為IPO時間點越往前推,不確定性越高,則獨立V.C.會與企業集團結合
有些企業為確保市場、資源、訂單則自行成立V.C.
通常企業直接投資,多為成立新產品線,以及合資成立新公司
而企業創投則是以創投專業投資其他產業,避免「近親繁殖」
企業創投因為較為獨立,不受母公司影響,故較容易控制投資企業
產業特性與投資
11. 創投最重要的是時間管理-組織與人力資源管理
被投資者承受時間壓力,高成長
12. 美國創投與英國創投
美國創投 英國創投
創投出資,但不介入 大銀行/投資銀行出資,並派遣管理者介入管理。管理者在原銀行產業呆較久,個性謹慎不敢冒險。
美國重視報酬率 英國重視成功率
13. 報酬率x成功率+0x失敗率
通常成功率高的產業進入障礙低,許多創投進入,造成互相搶案,故報酬率不高。IPO時間點會提早。
14. 創投報酬率計算為實證主義,以可觀察資料為主。
由於可蒐集資料太少,無法使用非正統財管公式計算
15. 資訊分析與價值
資本市場環境與資訊程度會直接影響創投報酬率
16. IPO與價值
創投0308
一、 典範
以美國創投基金為prototype
找一個prototype仔細研究,對於創投涵義與變化有何影響。
二、 組織型態
(一) 採有限合夥型態
一般合夥人與有限合夥人
1. 一般合夥人
- 一般合夥人負全權管理之責,決定投資方向,並承擔無限責任
- 憑藉其在業界的聲譽與對發展遠景的主張,對特定第三人募集資金。
2. 有限合夥人
- 有限合夥人為出資人,以其出資額為限負有限責任
3. 兩合公司(台灣公司法):
- 一合夥人負有限責任,另一合夥人負無限責任。
- 台灣習慣使用股份有限公司,因其法律條文多,保護完整,而且沒有期限限制。
4.
(二) 扁平式組織
1. 由無限責任合夥人直接決策,不受有限合夥人(出資者)影響
2. 決策速度快,富個人(無限責任合夥人)特色,突出、創新。
(三) 制度設計
1. 管理者負無限責任
2. 事前約定創投基金存在期限(通常是十年),若非出資人同意延期,則到期即清算解散。
3. 英國、美國與以色列等創投多採有限合資,在約定期限內若不將獲利分給股東則不須課稅。
4. 若投資製藥或生物科技相關產業,其投資回收期間較長,故存續期間放寬,但無減租優惠。
5. 要求必要報酬率。
由於創投特性,無法準確衡量風險,故用等待回收時間長短衡量風險,並訂定必要投資報酬率。
以一般產業要求報酬率為例,5年內回收,其報酬率為20%;7年內回收則是要求25%;若10年回收則要求35%報酬率
6. 管理費訂定
(1) 整個組織依賴管理費維持正常運作。
(2) 出資額x 2.5% = 管理費用
先決定管理費用及比率,再決定出資額。
7. 分紅制度訂定
(1) 而對於一般合夥人與其他核心人員另有分紅制度。
(2) 獲利20% 以上部份分紅1/5
=============================
類型:課程
來源: 創業投資 黃振聰老師
2008.03.06 MBAtics&吳俊億整理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