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8日
Enspyre Internship — 網路行銷,啟動你的Inspiration!
Getting into Enspyre
「假設現在有兩個一模一樣的網站,內容字體顏色排版,你可以看見的一切都是完全相同的,不同的只有網址,如果你是Google,你要怎麼分辨哪一個才是正版的網站?」Elias用犀利的眼神盯著我,讓我感覺到胃部一陣翻攪。
「呃………」 我死命地盯著Elias畫出的示意圖,彷彿它自己會浮現出答案;此刻,讓我感到害怕的不是Elias,而是腦中那一片空白。
「我以為網路上也有所謂的版權問題?」好啦,我知道我的答案爛透了。
「Yap. 妳說得沒錯,但我現在是個超級大壞蛋,我不遵守規則,沒有人來抓我,請問Google要怎麼判斷呢?」
以上就是我到安石面試的實際場景,對話內容一句也不差,而且必須把語言全部切換成英語,老闆還會對你信口而出的爛答案窮追猛打,逼得你不得不開發腦內從來沒有轉動過的領域。
2011年3月24日
標籤時代— 談自我延伸與品牌行銷
我們活在一個利用身上的標籤辨識彼此、了解彼此的時代……..
iPhone繼續肆虐智慧型手機市場,iPad如同怪獸般橫空出世,讓所有平板電腦廠商瞠目結舌;MacBook繼續維持其時尚形象,成為藝術人的最愛,更不用說之前的iPod神話。蘋果依然當空高高掛,而愚蠢作家卻不解其奧秘,居然寫下了以「走下神壇之時刻」為標題之文章,真是可笑可笑!(此愚蠢作家不是別人,便是本文作者,詳情請閱:走下神壇的時刻—我談iPad上市之效應)事實證明,蘋果電腦不僅仍然維持其高檔之銷售,甚至在目前市場上難尋對手,頗有獨孤求敗「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之氣魄。
而時光倒回至1988年,在此年,著名學者Belk提出了關於「自我延伸(Extended Self)」與持有物之間的關聯,文中提到了消費者會將所持有之物品,視為自我的一部分,這個說法提供了很多消費者心理層面或是購買行為上的解釋,像是高度涉入帶來的高價值、高效能,奢侈品的追求等,後來延伸出「品牌個性」(brand personality)影響消費者態度的論點,消費者利用品牌的個性來展性自我、表達自我的感覺,(Sirgy, 1982; Belk, 1988)。
2011年3月18日
日本震後經濟 ─ 撼動全台灣
2011年3月15日
不被量化的MBA — 說出精彩的故事
圖片來源
前陣子剛結束一場企劃競賽,幾天前我把企劃書再拿出來翻翻,忽然有一種很強很強的體悟,會產生這個體悟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手上那份企劃書好像有點怪怪的卻說不出來,另一部分是因為之前寫履歷時很多事情的堆疊牽引,導至某種想法在腦中慢慢醞釀,卻不知道這個想法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後來當我把企劃拿在手上翻了翻的時候忽然明瞭了,想通了,以下不吐不快。文章共分三部分:
前陣子剛結束一場企劃競賽,幾天前我把企劃書再拿出來翻翻,忽然有一種很強很強的體悟,會產生這個體悟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手上那份企劃書好像有點怪怪的卻說不出來,另一部分是因為之前寫履歷時很多事情的堆疊牽引,導至某種想法在腦中慢慢醞釀,卻不知道這個想法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後來當我把企劃拿在手上翻了翻的時候忽然明瞭了,想通了,以下不吐不快。文章共分三部分:
2011年3月9日
〈優質推薦〉ATCC 一定要參加的5大理由
![]() |
|
![]() |
本篇內容由ATCC主辦單位所提供
2011年3月8日
國際實習志工計劃─烏克蘭,好玩不好玩?
烏克蘭生活大不易
「這裡是就算你能說得一口好英文,都混不下去的地方!」這句話是我到烏克蘭‧頓內次克(Donestk)的第一天遇到的華裔澳洲留學生Toby所對我說的。我在接下來一個月的烏克蘭生活,也確確實實地印證了這句話。由於這裡的英文普及程度實為不高,讓我適應當地生活以及與當地人溝通的難度增加許多(烏克蘭的官方語言為烏克蘭文,但因為頓內次克是烏克蘭最東邊的城市之一、十分地靠近俄羅斯,因此俄文才是當地人所熟悉與常用的語言,而烏克蘭文與俄文是相通的);然而這樣的挑戰也不全然是壞事,反而發生了許多令人莞爾的趣事。
我在頓內次克停留的這段期間,是跟另一個台灣女生Carol一起住在一個爺爺的家裡,這其實是我們的第二個house family,先前我們是各自住在不同的地方。在跟Carol一起搬去這個爺爺的家之前,我曾詢問當地AIESEC分會的人:「爺爺他會說英文嗎?我們能用英文跟他溝通嗎?」那個AIESECer信誓旦旦地跟我說:「當然!那個爺爺是上過大學的,英文能力好極了!」但事實上,爺爺最會講的一句英文是「Do you understand me?」而且通常是接在他對我們講了一大段的俄文與中間夾雜幾個簡單的英文單字之後……這個時候就是在考驗我們「猜」以及努力地比手畫腳跟他溝通,並且是否能夠成功的時機了!
「這裡是就算你能說得一口好英文,都混不下去的地方!」這句話是我到烏克蘭‧頓內次克(Donestk)的第一天遇到的華裔澳洲留學生Toby所對我說的。我在接下來一個月的烏克蘭生活,也確確實實地印證了這句話。由於這裡的英文普及程度實為不高,讓我適應當地生活以及與當地人溝通的難度增加許多(烏克蘭的官方語言為烏克蘭文,但因為頓內次克是烏克蘭最東邊的城市之一、十分地靠近俄羅斯,因此俄文才是當地人所熟悉與常用的語言,而烏克蘭文與俄文是相通的);然而這樣的挑戰也不全然是壞事,反而發生了許多令人莞爾的趣事。
我在頓內次克停留的這段期間,是跟另一個台灣女生Carol一起住在一個爺爺的家裡,這其實是我們的第二個house family,先前我們是各自住在不同的地方。在跟Carol一起搬去這個爺爺的家之前,我曾詢問當地AIESEC分會的人:「爺爺他會說英文嗎?我們能用英文跟他溝通嗎?」那個AIESECer信誓旦旦地跟我說:「當然!那個爺爺是上過大學的,英文能力好極了!」但事實上,爺爺最會講的一句英文是「Do you understand me?」而且通常是接在他對我們講了一大段的俄文與中間夾雜幾個簡單的英文單字之後……這個時候就是在考驗我們「猜」以及努力地比手畫腳跟他溝通,並且是否能夠成功的時機了!
離開烏克蘭前,在Sergei爺爺的家中與他合影
2011年3月5日
史丹佛MBA之 創投的數學
圖片來自於此。
我的老天爺,第二學期比第一學期還困難。這個學期我們上的是會計、經濟、統計、模式分析、商業道德,還有我選修的電子商務。雖然如此,我今天還是去拜訪了一位道道地地的創投家;這位創投家是電子業的前輩,退休後才轉做創投的。
雖然我們相談甚歡,談話開始沒多久就被他嫌腦筋不好,(顯得我實在太菜了,事實上是我對創投業很不了解,才會問很外行的問題)。我問的問題是:請問你們平均一年投資幾個案子?他給我的答案跟我之前聽到其他創投業者說的答案是差不多的:看他們有多少時間。但是這位前輩很詳細的解釋了為什麼這件事情是這樣的:原來原因不只是時間,這幾乎有個定律。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