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先生的「22K,我管定了」認為台灣產業的錯置,我沒什麼立場評論;到網路名人Mr. Jamie的「22K根本是個僞議題」中,我倒是滿認同當政府沒在做事或有做跟沒做差不多的時候,我們能做的也就是提升自己能力;當然我也不否認「”22K“的錯置──談Mr. Jamie”偽議題“一文」提到「22K」是個該正視的社會議題;但是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從自己現在正在執行的工作開始談起,在許多0K的體驗中,不論薪資下「工作」本身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在肯亞主要是在特教學校服務,學校裡約有30位3~33歲不等的小朋友,因為腦性痲痹(這部分不是很專業...)造成身體和智能的障礙,有三分之二的小朋友不能行走不能站立甚至不能靠自己坐著,幾乎全部的小朋友不能正常講話以及學習,學校有兩位特教老師,三位物理治療師;而我們的工作大致上就是:每天早上八點到校車出發地點從家長手上接到小朋友,到期後抱著或扶著他們跟校車一起到學校,九點開始是第一堂課,有一半的小朋友在按摩室做物理治療,另一半的小朋友在教室,十點半到十一點半是Tea Time,因為三分之二的小朋友都不會自己吃飯,大多無法控制自己的嘴巴不會咀嚼不會吞嚥,所以我們必須先餵完每個小朋友才換我們自己吃,接下來十一點半到十二點半一樣回到按摩室和教室,十二點半到兩點,是午餐時間,一樣要讓每一個小朋友吃完才輪到我們自己(午餐餵實難度更高,所以時間也比較長),接下來兩點到三點一樣按摩室和教室,同時也幫小朋友換乾淨衣服(因為一天下來都是口水食物和在地上爬來爬去非常髒)和尿褲(沒錯!當然大部分的都不會自己上廁所),三點到四點就是陸續送小朋友上校車回到早上的地點交給家長們。
這大約就是我每天的工作日誌,日復一日,每一周每個月都大同小異,第一學期如此,現在第二學期亦是如此,而這樣的工作內容也讓我體會很多過去從來沒有想過的問題,我們這一輩大部分的人從校園出來後,有三十到四十年都是在工作,選擇工作就像是選擇自己的人生,但是現在的學校不只不見得有教我們投入職場該要會的技能,更沒有教我們的是,對於一個工作我到底想要什麼?工作對我的意義又在哪裡?
而對我自己來說,我覺得一份工作至少要有以下三點:
- 一成不變的工作?
- 成就感?
- 學習成長?擇你所愛也就會愛你所擇?
-
不過,我也知道就像來非洲當志工,一年再長也是會有結束的一天,人不可能永遠0K做下去,「工作」的意義最終還是“要能糊口”,可是也別忘了不管是0K還是22K,工作不應該只是糊口飯吃,餓不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在同樣的價格下吃的營養,吃的對味,吃的多樣性不是嗎?就「22K」短期無法改變的環境下,或許我們也該學學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的面對工作和薪水態度“如果一個月只賺4萬元,就不要去儲蓄、不要累積財富、不要跟會,也不要寄回家裡,而是應該要把薪水花掉,擴大自己的視野、交很多朋友、累積知識。”
I will never give up.
Sinzacika intege. (kinyarwanda 盧安達語)
看更多照片 and just feel free to contact me jswlm55@gmail.com
┌───────────────────────────────────────┐
MBAtics & 中山企研 MBA98 羊正鈺@Nairobi, Kenya 2013.1.
歡迎與本文作者聯絡:jswlm55@gmail.com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