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pre-case& case study在這可以參考
找隊員
依規定需兩男一女,也就是嬲(?),好啦我正經一點。
我們的隊伍組成:財金大三*2+資工大三*1。當初會找資工系同學是因為想找一個完全處在不同領域的隊友,避免團隊的一言堂,也可以當作我們面對的第一位素人消費者,看看我們的想法對大眾來說是不是太過商業了。當然我們後來發現資工人可以幫我們處理很多電腦問題,連續兩屆台灣代表隊都有資工系或許有些道理。
不管團隊組成有什麼考量,我們當初的主要想法就是找三個能合作愉快的人。這點非常重要,因為未來每場競賽都不容易,意見相左在所難免,隊友們之間要能對事不對人。
Campus finals
校園賽從報名後開放下載resource pack後開始,大約離正式上台有兩個月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需要做到幾件事情:閱讀resource pack的大量data、清楚理解pre-case需要達成的目標、無盡的開會最後wrap up練習上台(10分鐘)。以下用條列的方式歸納幾項重點:
- 在這階段除了資料之外,因為參賽隊伍眾多,所以不會收到loreal任何資源。
- 有任何對題意有疑問的,別害怕寫信去問,不會留下汙點,他們也很歡迎。
- 兩個月看似很久可以慢慢來,我們當初也是抱持著這個想法,但會造成最後一個禮拜太累。台大另外一組代表的學長姐時間就充裕很多,建議大家即早準備。
- 依照經驗10分鐘報告不了什麼,所以需要是精華中的精華。我的觀點是:集中講一個重要的概念會比分散講各點吃香。也就是深度勝於廣度,在彩排的時候可以想想怎麼講能讓評審較容易能抓到重點。(附圖是我們的開會記錄)
- 準備了兩個月,上台只有十分鐘,因此捨棄很多想法沒時間講是很正常的。
在此先說一下,校園賽的評審教授後來很熱心的成為我們的指導老師,各位可以在講評時間多問問題,然後默默記下來是哪些教授,到開始準備全國賽的時候詢問教授的意願,這也是種資源。
National finals
取得學校代表資格後約莫5個月就是national finals,大概在一月Loreal總部會把分屬五個學校(台大、政大、成大、中山、輔仁)的7支隊伍集合過來作briefing,內容我想應該會因年而異,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的:請在briefing前詳讀case study的題目,才不會鴨子聽雷,除了聽得懂之外也可以知道該提出哪些問題。結束之前會分配各個隊伍一名mentor,如果有什麼問題都可以請求協助,他不會給予任何idea,只會在隊伍提出的idea上提供一點看法。基本上我們會在真的瓶頸的時候到公司找mentor,所以次數不多,其餘都是在線上。但仍然對南部的學校有些不公平。(待續...)
=======================
MBAtics & 耿敬甯
台灣大學財金系 三年級
neil51516@hotmail.com.tw
=======================
學長好!我來自馬來西亞。我目前和學長一樣正在參加Loreal Brandstorm 2014的比賽。我和隊友們目前正在準備pre-case,無奈卻面對資料搜尋時的困難,因為我們發現有很多資料我們無法獲得。
回覆刪除無意間我上網看到學長的心得記錄和經驗分享,讓我獲益良多,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和學長一樣出國比賽。
想請問學長的是,當初學長姐們是如何克服資料搜尋的難題呢?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