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在找實習的時候,則是希望能離開原本已經熟悉的地方,到台北或是台中實習,讓自己開始學著適應不同的環境、與不同產業類別的人接觸。基於這些因素,最後我選擇了位於台中市的肯默整合設計公司。
多數進肯默實習的學生,都是透過學校了解實習資訊,只有少數像我一樣是透過學長姐或者是同學,瞭解到肯默的實習機會,不過每一年的狀況不同,或許大家明年會在一般的104人力銀行或者其他實習資訊平台看到肯默整合設計的實習資訊。
你所不知道的「肯默」整合設計
全台灣通過認證的觀光工廠近86家,而肯默整合設計就輔導當中的46家,數量近全台灣的四成。例如位在雲林的蜜蜂故事館、宏亞食品的巧克力共和國、幾分甜幸福城堡等等。可以說觀光工廠的設計、建置到營運都是肯默整合設計的工作範疇。
除了觀光工廠之外,公司的另一大業務就是顧問,包含公司的創立風格、企業識別、營運模式或者到行銷活動的規劃,這些也都是肯默整合設計的工作內容。
這兩個月的實習,我待在公司的企劃部,負責企劃案的撰寫,這暑假兩個月的期間,大概參與了5個專案,其中負責協助的角色,內容包含資料的蒐集和分析、營運模式發想、行銷活動的策劃...等等。
剛進肯默的時候,實習生們被要求每一天要蒐集一個案例,案例的類型包括創意的行銷活動、特別的博物館、有趣的伴手禮等等。因為自己讀的是行銷,所以我在找案例的時候會偏好特殊的行銷方式。除此之外,每個禮拜也被規定要在社團中打自己這禮拜做的事情或心得。
凡事沒有速成、想滿足客戶由小地方做起
進來公司之後,我發現蒐集資料是很重要的工作,一般學生找資料的方式不乏從網路中搜尋,不過進公司之後,公司正職告訴我,很多資訊是需要親自去蒐集,而不是從電腦前面就可以獲得。
例如在設定麵包店經營模式的時候,除了在電腦前搜尋,其實最好的方式是親自去麵包店待上一整天,親自觀察進來的客群年齡分布、客人的提袋率情形、店家出麵包時間。
在資料蒐集這一塊,我學到如何把握的重點,例如資料的來源必須清楚標示、了解客戶需求不能只從網路的資料,更重要的是必須走入人群、實地觀察人群,才能知道不同產業的客群究竟在哪裡?
老生常談的觀念、最簡單卻也最踏實
記得剛進公司的第一天,就被灌輸一個老生常談的觀念:「不懂就要問」。
在工作場域每個人都很忙,如果你不問,別人會以為你懂,但是在做企劃的時候,架構、方向非常重要,方向錯了可能會產出一份完全無法滿足客戶需求的企劃案。
例如一開始我被指派工作的時候,常常埋頭苦幹,但是做完之後才發現方向差很多;之後我學習到,在被指派工作的時候,就要非常清楚的了解究竟客戶當初的需求是什麼?
如果不懂不清楚就要馬上去詢問mentor,這樣也養成自己之後再做事情更謹慎,在提完架構之後必定詢問是否可行,再做企劃撰寫。
順帶一提,獲得出差的機會是我覺得身為學生最難得也最可貴的經驗,這個暑假總共跟出去出差2次,拜訪了5家公司,其中有食品大廠、建築業、連鎖咖啡店等等。
經驗之所以難得是因為你可以看到很多產業的營運高層,他們在看事情的角度、公司未來的走向、每一步策略的安排等等。此外,人員間的互動也是很好觀察的一個點。
例如一般顧問業會如何切入?面對客戶要求與顧問意見如何衡量權重?每一次會議的核心角色?更多的是業界的情報、資訊的取得等等。因為這些東西都可能成為下一次在面對不同客戶的時候,很有力的資訊。
最後,兩個月的暑假其實很快就過了,今天偶然在10月份的Cheers雜誌上看到:「現在越來越多企業喜歡用有實習經驗的畢業生。」讓我開始思考這兩個月實習的最終目的。
也許簡單來說實習就是為了學到東西,以備未來進入職場。無論是在什麼樣的產業實習,有實習經驗的學生代表的是有過短時間的職場歷練,另一方面也可以凸顯出你的興趣還有你的積極程度。
當然對於我來說,更多了一個跨出舒適圈的機會,兩個月體驗後,我想我真的成長了。
也許簡單來說實習就是為了學到東西,以備未來進入職場。無論是在什麼樣的產業實習,有實習經驗的學生代表的是有過短時間的職場歷練,另一方面也可以凸顯出你的興趣還有你的積極程度。
當然對於我來說,更多了一個跨出舒適圈的機會,兩個月體驗後,我想我真的成長了。
┌───────────────────────────┐
MBAtics & 陳建毅
大學讀的是中國文學,研究所則鑽研行銷管理,喜歡改變是我很喜歡用來形容自己的一句話,有著不想跟別人一樣的人格特質。很喜歡一句話''FOLLOW YOUR HEART''每一個選擇只要是自己心裡喜歡的,它一定可以帶著自己往更好的方向走。
歡迎與本文作者聯絡:s266159@gmail.com
└───────────────────────────┘
^___^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