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過去兩年多來,在工作與碩班的雙重伺候下,我前後研究了中國上百個互聯網創業個案。這些案子大多以平台形式出發,且不約而同地喊著「共享經濟」、「O2O」、「細分市場」及「微信營銷」等口號,儘管產業別不同,商業模式卻都大同小異。
過去幾天,我把以前的資料拿出來比對,發現在這短短的兩年內,就至少一半以上的平台已經銷聲匿跡。
這是個很有趣的現象,所以我整理了平台創業時常會面臨的三項挑戰,分別從「平台的建立」、「平台的獲利」到「平台的瓦解」逐一檢視,期許能帶給平台創業者一些幫助。
眾所皆知,Uber沒有任何一台車,但目前估值680億美金,是全球最大的未上市獨角獸公司。滴滴打車跟Uber一樣沒有車,但其估值也有350億美金,居全球第三。Airbnb沒有任何一間房,但估值亦達300億美金,是全球第四大的未上市公司。
從上面的幾個例子不難發現,這些公司最大的資產早就已經不是有形的實體,而是一個為用戶提供服務的虛擬平台。

ㄧ、平台的建立:雞生蛋?蛋生雞?
建置應用平台這檔事相對簡單,只要做出一款APP、網頁、甚至是辦個微信公眾號,都可以形成一個簡易的平台,創業者可以透過組隊或者是外包來完成它。
然而,我認為真正困難的,還是在於找到雙邊平台的兩端—商品或服務的提供者(供給端)與用戶(需求端),以下我就拿滴滴打車的創業故事來舉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