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7到9月,我在中國大陸做了兩份數據分析的實習。
前一個月在UBER北京,後兩個月在GrowingIO,它是一間由美國LinkedIn前商業分析部的老大所創立的新創公司。
一直覺得自己是個非常幸運的人,能順利地走完暑假這趟奇幻旅程,實在受到太多人的幫助。同時,回台後陸續發現身邊一些朋友,有想要去中國大陸試試看的念頭,卻不知該從何下手。
所以,我和一群在中國大陸奮鬥的小夥伴討論後,決定把我們知道的經驗與知識系統性地記錄下來,希望能給大家作為參考。讓有需要的人能少走一點彎路,有效地去到自己心目中的夢幻公司。
圖片來源於此
另外,此篇文章「找工作」涵蓋的範圍包括正職與實習。
1.寫這篇文章的目的:
(1)將我這段旅程中所受到的善意與協助傳遞下去。
(2)相信經濟學裡教我們的,有較透明而完整的資訊,能讓人們更有效率的做好的決策。
2.希望能在這篇文章裡達成的事:
(1)希望大家不要在茫茫大海裡撈針,即便你人還在台灣,在決心進入中國大陸找實習/正職後,都能迅速而準確的找到工作。所以,在此無意比較兩地工作的優劣,僅提供經驗分享。
(2)目標受眾為已經決定要來中國大陸工作的朋友,且工作經驗為0~1年內。所以,此經驗分享不適合3年以上的expereince hire。同時,我自己是唸經濟系出身,所以工作的職能偏屬一類科系,若有意申請工程師的人可以參考,但我想會有些許差別。
另外,我是在台灣唸大學,也沒有申請去中國大陸交換,所以Career Fair之類的管道無從分享,但有機會的話會找適合的朋友來寫。
3.自己覺得到底誰適合來中國大陸工作:
能接受長工時、重新適應生活,並從頭打造朋友圈的人。 有想要在步調急、發展快、市場量級大的地方迅速磨練的人。
![]() |
文章大綱 |
理解規則
1.法規:正職的部分,雖然仍有些風險導致公司不喜歡收台灣人。但只要取得就業證即可在中國大陸工作,並享有保險,這我們會在Part3中細說。
這邊首先要強調的是「實習」的應聘資格認定,也就是台灣人在中國大陸到底可不可以實習?以下資料改編自陳建翔學長的分享,分別由政府層面以及公司層面討論。
政府層面:問題在於台灣人是否與當地學生享有一樣的解釋權? 學生可以,非學生不行,而實習僅能簽署勞務合同。(註:勞務合同與勞動合同的差別,我們也一併在Part3比較。)
依據法令條例:《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部發[1995]309號文件)規定,利用業餘時間勤工儉學,不視為就業,為建立勞動關係,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這時候合同走勞務合同,依據勞務合同規定。
公司層面:3個問題影響台灣人實習,同時也是校招時能否率取的風險 公司的歷史遺留問題:公司內部將台灣人視為外籍人士,以招收外籍的流程招收台灣人。 HR不作為問題(風險問題):HR認為招收台灣人過於困難,因此不願意招收台灣人。 公司外包第三方人力公司:公司本身將headcount掛在第三方公司下面,招收台灣人罰則較嚴,公司不願承擔風險。
2.流程與時程
(1)實習:一般而言以3個月為最小值,3~6個月為大宗
- 實習定位:除了累積履歷與人脈外,實習還有一個重要目的為卡位,也就是拼「實習轉正」。因為實習轉正的誘因使然,所以大公司(如:BAT)的暑期實習爭奪程度不亞於正職。不過,我發現中國大陸實習的機會與風氣比台灣盛行很多,據我在上海唸大學的朋友分享,大學生畢業一般做過至少4份的實習。這些實習機會除了一般的暑期實習外,更多的是學期間「隨招隨到」的職位。另外,想用實習轉正取得正職的朋友們,最標準而簡單的方法就是:申請交換+實習+轉正。
- 實習類別:
暑期實習:流程漫長,如一般申請正職複雜,較少人還在台灣者使用這個管道。不過大 學即在中國大陸念書的朋友們,有機會一試。
*本土/外商公司:7-8月內推,9-11月網申+筆試+面試(群面&個面),12月底前完成 offer發放。(註:通常本土公司會比外商公司快1個月,特別是互聯網行業,是每年校招季最先開跑的產業。)
*新創:與公司的成熟度有關,通常會較晚開始招募人才。基本分為兩個track,也是 年後最大的工作釋出來源 7-8月內推,9-11月網申+筆試+面試(多為個面),12月底前完成offer發放,年後開始招聘。
資訊搜集
1.蒐集資訊的管道:
(1)學校和院系求職部門:如果在當地的話,就直接去career center詢問吧!
- 北京大學就業指導中心
- 清華大學學生職業發展指導中心
- 北大光華職業發展中心
- 水木清華(清華大學):https://bbs.thu.edu.cn/
- 北大未名(北京大學):https://bbs.pku.edu.cn/v2/login.php
- 日月光華(復旦大學):https://bbs.fudan.edu.cn/
- 北郵人論壇(北京郵電大學):https://bbs.byr.cn/index
- 應屆生求職網:http://www.yingjiesheng.com/
- 前程無憂:http://www.51job.com/
- 中華英才網:http://www.chinahr.com/
- 大街網:https://www.dajie.com/home
- 智聯招聘:http://www.zhaopin.com/
- 校園招:http://www.xiaoyuanzhao.com/wangshen
- Boss直聘:https://www.bosszhipin.com/
- LinkedIn:https://www.linkedin.com/
- 拉勾網(互聯網多):https://www.lagou.com/
- 實習僧(實習為主):http://www.shixiseng.com/
以下分享幾個我有關注的求職微信公眾號。
- 人販網
- 500強校園招聘
- Offer先生
- 復旦管院職涯發展中心
- 北大光華職涯發展中心
- 找實習(實習為主)
(1)海投:前往上述的網站進行申請,或直接到該公司的網頁投遞履歷。海投是最簡單粗暴、但轉換率較低的方法,但是投多了總是會有效果。
(2)內推:可從小規模的行業求職群、校友群找到與該職位有關的學長姐,抱住他的大腿有禮貌的拜託轉介,較能保證你的履歷不會因為實力以外的因素而沒有被審查到,有的甚至可以跳過筆試關卡。
在群組裡,你可以先鎖定職位,然後找到相應公司的學長姐協助轉介;或者,來自夢幻公司的學長姐們,也會推送相關徵才訊息;甚至,有小幫手會定期整理上述高校BBS中的徵才訊息,完整地公布在群裡。
總之,內推可以說是台灣人在中國大陸求職時,最不可或缺的管道。
以下是我自己有加入的求職群/校友群。
- 兩岸就業求職交流平台(群主:陳建翔學長)
- 華北台生實習就業創業互助群(群主:呂國豪學長)
- NTU校友職涯發展諮詢群(群主:Shelly學姊)
- 實習資訊群(NTU)(群主:蕭嘉鵬學長)
- BJ NTUer 北京台大校友會(群主:Bono學長)
- 找外商,同公司內推中國大陸的team(headcount重算)
- 找台灣公司,外派至中國大陸(headcount不重算)
- 找在台灣有設分公司的中國大陸公司,想辦法跳回中國大陸(例如:雪豹/獵豹)

應投遞的資料:基本的履歷撰寫方式這裡不再贅述,僅列出自己在準備時,發現兩岸側重的不同之處
1.履歷 (Resume):
(1)語言:中文為主,英文為輔 (註:與台灣不同,台灣本土大公司也是收英文履歷,但在中國大陸本土公司通常收中文,外商才需附英文。)
(2)格式:PDF一頁,需附照片 (註:與台灣不同,因英文履歷基本不會放照片,所以台灣本土大公司的履歷也不會硬性要求照片,但在中國大陸通常fresh hire都要附照片。)
(3)內容:
- 實習:相較社團經驗,實習經歷顯得更為重要。中國大陸的大學生至大四畢業前,基本可以完成4份實習。
- 項目:看重做項目(project)的經驗,可在實習經驗裡強調,或者自己在外研究/比賽亦可,說明項目的成果與自己在其中的貢獻。
- 獎學金:通常會註明拿過幾次、什麼級別的獎學金,是除了看GPA之外的成績認證。
- 英文檢定:國際通行的TOEFL、IELTS一樣適用;TOEIC證明能力稍微了一點,因為大家知道它相對容易得高分;當地學生會在畢業前應考四六級,地位等同於台灣的全民英檢(GEPT),也就是說全民英檢在中國大陸基本不具備英文認證效力,因為沒有人知道它是什麼。
- 學校信箱 網易郵箱(http://email.163.com/)
- 微軟outlook郵箱(https://www.microsoft.com/zh-tw/outlook-com/)
第一篇就寫到這邊,在第二篇中我們將會談到: 如果得到了筆試/面試的邀請,該怎麼準備?另外,如果你完全錯過上述的招聘時程,有什麼其他的求職方法?
┌───────────────────────────┐
MBAtics & 林宜蓁
經濟系輔修人類系的大學生,試圖在量化分析與質化研究交相呼應下,理解這個世界。熱愛科技、電影、書與音樂,正在努力成為一名數據分析師的路途上。
歡迎與本作者聯絡:mailalicelin@gmail.com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